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隆盛合镇一个个温室大棚的出现,不仅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新动能。一、“三茬”种植促发展早春时节,农事渐起。眼下正值育苗的好时节,隆盛合镇协成村抢抓农时,抓早、抓实、抓细,全力做好育苗“第一环节”,奋力跑好春耕生产“第一棒”,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我们从1月26号开始育华莱士蜜瓜和白莲脆香瓜苗,2月份陆续出第一批苗,第二茬主要以辣椒、番茄、大田香瓜为主,育苗期一直到五月底。六月份开始种植蔬菜,主要包括豆角、西红柿、芹菜和各类小菜等,”协成村副村长赵继云介绍。“三茬”种植让大棚从过去的“专职”,变为现在身兼“数职”的聚宝“棚”, 让大棚既能“休息”又能带来沙巴体育手机版经济效益。
2009年以来,协成村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在一、二社先后建温室大棚97座,高标准钢架大棚50亩,棉帘棚60亩,每栋温室占地面积为1.3亩,总占地面积为398亩,水、电、路工程配套设施齐全。2024年,园区年育苗达2161万株,可种植作物48116亩,实现产值3.37亿元。2025年2月份,26座新建大棚已完工,3月份投入使用。
温室大棚规模越来越大,种植户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科技化的更大投入让他们种植信心越来越足。园区种植均以育苗为主,借助温室大棚,实现一年三茬种植。第一茬主要以白莲脆、华莱士、瓜苗为主,每亩育苗5600盘,每盘售价为26元,第一茬亩均效益在2万元。第二茬主要以辣椒苗、番茄育苗为主,亩均效益在1.5万元。第三茬秋季种植蔬菜,主要以黄瓜、西红柿、豆角为主,亩均效益在1.5万元。经过三茬种植,每亩大棚纯收入可达到4万元,育苗及蔬菜种植主要供给临河、杭锦后旗、磴口县等周边旗县区。
二、科技助力大棚经济“春节过后,我们开始平整土地,3月份开始育辣椒苗。立足村情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新模式,成立万红农业专业合作社,与磴口县福友农牧业有限公司合作,争取项目资金351万元建设辣椒加工厂,为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长辣椒产业链奠定基础,持续引领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公地村党支部书记李万红介绍。
近年来,公地村坚持以“党建+合作社+农户+企业”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土地资源、设施农业入股,年底分红的新路子。在辣椒的种植管理上,引进自动喷淋系统和SCEF太阳能+设施农业增温技术,打破了传统农业受季节因素制约的壁垒,大幅度提高现有设施农业的装备水平,使得棉帘拱棚具备全年连续生产能力,可以实现一年多茬不同品种轮作。目前,育苗基地从原本的25亩增加到约80亩,每亩地约产4000盘,培育各类种苗约32万盘,每盘128株,育苗数量增加到年育4096万株,产值达832万元。
三、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务工。春节前后是大棚育苗的旺季,在隆盛合镇协成村和桃来村的大棚里,村民们正忙着播种、盖土、摆盘,动作娴熟高效,一气呵成。“从辣椒下籽我就来棚里干活儿了,现在隔三岔五就来打工”,桃来村村民杨海燕说道,“春节期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这儿干活一天能挣一百来块钱,挺不错的。”
依托大棚发展,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已经成为隆盛合镇助推农户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的良方。温室大棚不仅带动村民种植特色产业,还为其提供了就业机会。大棚负责人周海龙介绍:“我们初三就让工人返岗开工了,工人大多是附近村民,每天往返很方便。”据悉,目前已带动附近村民就业50余人,为沙巴体育手机版的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机会。
近年来,隆盛合镇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产业,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带动、科技助推等方式,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