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沙巴体育手机版>>磴口县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工作报告
磴口县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14-05-13 信息来源: 编辑: 打印本页
 

  经济产业结构,直接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优劣。如何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磴口县的科学发展,必须先了解其发展规律,认清当前形势,现就磴口县的产业结构状况作如下比较分析,仅供参考。

  一、磴口县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2013年,磴口县实现生产总值(GDP) 56.31亿元,比五年前的2009年的33.99亿元增加22.32亿元,年均增长13.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07亿元,较2009年的5.59亿元增长3.48亿元,年均增长12.8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79亿元,较2009年的21.62亿元增加16.17亿元,年均增长14.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5亿元,较2009年的6.78亿元增加2.67亿元,年均增长8.66%。三次产业比重为16.1:67.1:16.8,产业结构呈现"三一二"型。

  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2009年至2012年,磴口县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4%、17.65%、19.54%、16.5%,到2013年末,磴口县农业增加值达到9.07亿元,占GDP比重为16.1%,比重开始呈下降态势,表明磴口县经济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对一产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其增长或下降幅度的大小对磴口县经济没有太大影响。

  第二产业增速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速比重上升:2013年,磴口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79亿元,同比增长10.8%,5年间年均增速为14.98%,高出GDP年均增速3.87个百分点。在增速较快的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出上升态势。截至2013年末,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67.1%,比2009年比重上升3.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比重下降:2009—2013年,磴口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6.78、6.98、7.75、8.589.45亿元,总量扩张明显。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19.9%减少201316.8%当前全县第三产业比重小、增速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主要是由于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难以取代工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强势地位和作用。这既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也是经济不发达的客观反映。

  1、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农牧业突出现代绿色有机,肉苁蓉、酿酒葡萄等沙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73万亩,流转土地面积突破20万亩。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效益明显,新建大棚2000亩,现代肉羊规模化养殖业提档升级,建成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场68个,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138万只,圣牧高科建成有机牧场10座,有机奶牛存栏3万头,全县牲畜饲养总量达到148万头(只)。肉苁蓉、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和7600亩。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88亿元,增长8.2%,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结构比例为56.9:6.9:31.1:1.2:0.9。

  2、工业产业结构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磴口县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以农畜产品加工业、化工产业、电力产业三大行业已成为磴口县工业的支柱产业,培育了以圣牧高科、蒙牛、黄河铬盐、利川化工、华润等为代表的成长良好、特色突出的优势企业群体。工业向园区化、集群化转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第三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尽管磴口县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仍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由于基础薄、起步晚、比重小,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够突出。传统流通行业中即使是代表新兴流通业态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业店、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也还只是崭露头角,无论是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还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结构优化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在新兴行业中,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及科学研究等行业,基本属于非营利性行业,对公共财政的依赖性较强,而非自主发展,其增加值构成中仅劳动报酬约占四分之三。由于这些行业缺乏竞争性,本身发展相对滞后,以及与当地工业化水平低的相互影响,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要素、提升技术水平等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磴口县保持着“三一二”型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在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不断拓展优化,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产业结构内部升级比较缓慢。第一产业内部农、林、渔结构虽有所优化,种植业比重有所降低,品种优化,但科技的运用还有限,农业劳动生产率仍较低,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但结构升级较慢,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不强,水平较低,增长质量不高,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技术改造进展不大,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结构升级及带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内部,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仍较大,而新兴行业如信息、咨询、文化、科研开发、教育、旅游、房地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总的比重还偏低,吸纳就业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二)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9年的2.10:1下降到1.67:1,但城乡居民收入相差仍相差甚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偏低状况,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的效益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导致了农民收入难以与城镇相比。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绝非一日之功,只有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从根本上摆脱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产业结构体系建立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资源配置机制之上,注重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才能从目前低水平、发展不平衡、环境脆弱的小康,走向生活更加宽裕、环境更加良好、可持续的全面小康社会。

  (一)整体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从整体规划开始,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以人为本,合理地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单位GDP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制定出适合磴口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化原则,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建立完善综合评价制度体系,定期对现有产业分类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决定相应的指导、管理、规范、服务政策与措施办法,使各产业能在竞争中得到动态平衡,实现动态优化。

  (二)内部优化。进行产业优化主要是根据各产业的发展状况、盈利能力、 整体部署等进行调整,限制效益差且没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效益好或具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发展。

  1、第一产业向现代化型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在竞争力上的提升。要从品种、技术、知识创新上大力引导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科技开发创新投入,多方筹资创建培植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示范企业,强力打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2、第二产业要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整合、优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资源,引导现有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聚集,在磴口县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壮大支柱,提升传统,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对于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工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政策优惠。

  3、第三产业要提升传统,拓展现代。进一步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要在加快改造提升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更要重点开拓以金融保险、通讯、旅游、房地产、咨询服务、广告、科技服务、社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努力培育新优势。要重视加强三产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第三产业也和发展工业一样需要优质项目带动和支撑。

  总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次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努力推动磴口县三次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大优化,事关磴口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深远。(统计局 刘宏)

相关文档:

 
 
 
 
 
主办:沙巴体育手机版办公室(磴口县信访局) 承办:磴口县政务服务局
蒙ICP备13001742号蒙公网安备 15082202000101号
Email:axxaty@163.com 网站标识码:1508220008 联系电话:0478-4262212
网站地图
“微磴口”公众号  

磴口县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发布日期: 2014-05-13 来源: 编辑:

  经济产业结构,直接反映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好坏、优劣。如何坚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磴口县的科学发展,必须先了解其发展规律,认清当前形势,现就磴口县的产业结构状况作如下比较分析,仅供参考。

  一、磴口县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2013年,磴口县实现生产总值(GDP) 56.31亿元,比五年前的2009年的33.99亿元增加22.32亿元,年均增长13.4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07亿元,较2009年的5.59亿元增长3.48亿元,年均增长12.8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7.79亿元,较2009年的21.62亿元增加16.17亿元,年均增长14.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5亿元,较2009年的6.78亿元增加2.67亿元,年均增长8.66%。三次产业比重为16.1:67.1:16.8,产业结构呈现"三一二"型。

  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2009年至2012年,磴口县第一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4%、17.65%、19.54%、16.5%,到2013年末,磴口县农业增加值达到9.07亿元,占GDP比重为16.1%,比重开始呈下降态势,表明磴口县经济在持续增长的同时对一产依赖程度不断降低,其增长或下降幅度的大小对磴口县经济没有太大影响。

  第二产业增速高于全县生产总值增速比重上升:2013年,磴口县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7.79亿元,同比增长10.8%,5年间年均增速为14.98%,高出GDP年均增速3.87个百分点。在增速较快的同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呈现出上升态势。截至2013年末,第二产业占GDP比重为67.1%,比2009年比重上升3.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总量扩张明显,但比重下降:2009—2013年,磴口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6.78、6.98、7.75、8.589.45亿元,总量扩张明显。占GDP比重由2009年的19.9%减少201316.8%当前全县第三产业比重小、增速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低,主要是由于在工业化初、中期阶段,第三产业在相当一个时期内,难以取代工业在整体经济中的强势地位和作用。这既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特征,也是经济不发达的客观反映。

  1、农业产业结构方面。农牧业突出现代绿色有机,肉苁蓉、酿酒葡萄等沙产业蓬勃发展。2013年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达到73万亩,流转土地面积突破20万亩。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效益明显,新建大棚2000亩,现代肉羊规模化养殖业提档升级,建成高标准规模化养殖场68个,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138万只,圣牧高科建成有机牧场10座,有机奶牛存栏3万头,全县牲畜饲养总量达到148万头(只)。肉苁蓉、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万亩和7600亩。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3.88亿元,增长8.2%,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结构比例为56.9:6.9:31.1:1.2:0.9。

  2、工业产业结构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磴口县工业经济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以农畜产品加工业、化工产业、电力产业三大行业已成为磴口县工业的支柱产业,培育了以圣牧高科、蒙牛、黄河铬盐、利川化工、华润等为代表的成长良好、特色突出的优势企业群体。工业向园区化、集群化转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3、第三产业结构方面。近年来,尽管磴口县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仍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而“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新兴行业由于基础薄、起步晚、比重小,对第三产业的支撑作用不够突出。传统流通行业中即使是代表新兴流通业态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业店、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也还只是崭露头角,无论是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还是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壮大,结构优化的空间和潜力都很大。

  在新兴行业中,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文化及科学研究等行业,基本属于非营利性行业,对公共财政的依赖性较强,而非自主发展,其增加值构成中仅劳动报酬约占四分之三。由于这些行业缺乏竞争性,本身发展相对滞后,以及与当地工业化水平低的相互影响,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力资本要素、提升技术水平等都形成了不同程度的障碍。

  二、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磴口县保持着“三一二”型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第二产业在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在不断拓展优化,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产业结构内部升级比较缓慢。第一产业内部农、林、渔结构虽有所优化,种植业比重有所降低,品种优化,但科技的运用还有限,农业劳动生产率仍较低,制约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但结构升级较慢,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不强,水平较低,增长质量不高,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技术改造进展不大,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工业结构升级及带动作用较小,第三产业内部,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仍较大,而新兴行业如信息、咨询、文化、科研开发、教育、旅游、房地产、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总的比重还偏低,吸纳就业潜力尚未充分发挥。 

  (二)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城乡经济发展差距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缓解。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9年的2.10:1下降到1.67:1,但城乡居民收入相差仍相差甚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偏低状况,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的商品率低、农业的效益低,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导致了农民收入难以与城镇相比。

  三、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绝非一日之功,只有遵循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从根本上摆脱高消耗和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将产业结构体系建立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资源配置机制之上,注重产业结构的内部协调,才能从目前低水平、发展不平衡、环境脆弱的小康,走向生活更加宽裕、环境更加良好、可持续的全面小康社会。

  (一)整体优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必须要从整体规划开始,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化以人为本,合理地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单位GDP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制定出适合磴口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优化原则,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建立完善综合评价制度体系,定期对现有产业分类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决定相应的指导、管理、规范、服务政策与措施办法,使各产业能在竞争中得到动态平衡,实现动态优化。

  (二)内部优化。进行产业优化主要是根据各产业的发展状况、盈利能力、 整体部署等进行调整,限制效益差且没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效益好或具有发展前途产业的发展。

  1、第一产业向现代化型农业方向发展。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在竞争力上的提升。要从品种、技术、知识创新上大力引导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培育与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形成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科技开发创新投入,多方筹资创建培植科技示范户、示范园、示范企业,强力打造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三大领域有机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2、第二产业要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要求,整合、优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发展资源,引导现有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聚集,在磴口县形成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壮大支柱,提升传统,同时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新兴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实施财政扶持政策,对于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工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给予政策优惠。

  3、第三产业要提升传统,拓展现代。进一步优化政策与服务环境,要在加快改造提升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更要重点开拓以金融保险、通讯、旅游、房地产、咨询服务、广告、科技服务、社会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不断拓展服务业发展的新空间、努力培育新优势。要重视加强三产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第三产业也和发展工业一样需要优质项目带动和支撑。

  总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都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次产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实践,努力推动磴口县三次产业大发展、大提升、大优化,事关磴口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意义深远。(统计局 刘宏)

 
 
主办:沙巴体育手机版办公室(磴口县信访局) 承办:磴口县政务服务局
蒙ICP备13001742号  蒙公网安备15082202000101号
Email:axxaty@163.com 网站标识码:1508220008 联系电话:0478-4262212
网站地图
“微磴口”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