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戈壁,漫漫大漠。在祖国的西陲,曾经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不拿军饷,不穿军装,永不换防。
他们勇挑历史使命,响应时代号召,顽强拼搏、坚持坚守、不懈努力,在荒芜中播撒绿色的种子,在一望无垠的荒漠中铸就坚实的绿色长城,在敢叫大地披绿装的实践中,用超乎常人的意志谱写了感天动地的绿色壮歌。
波澜壮阔的实践,书写激荡人心的华章,孕育历久弥新的精神。
兵团精神根植于中华历史文化土壤,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维稳戍边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吸纳了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精髓,具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力量和生动载体。为推动磴口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近年来,磴口县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将兵团精神与防沙治沙有机结合,进一步丰富防沙治沙“磴口模式”,发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内核的兵团精神,凭借着无悔的忠贞、百折不挠的执着,用心血和汗水与狂沙抗争,用智慧和力量播撒绿色,几代人的艰辛付出,种植下亿万株绿植、数万亩草方格,阻挡住了风沙的肆虐,将沙地变良田、变果园、变成人民的美好家园。改善、拓展了人民群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新时期,我们更要亮出不畏艰辛的决心,拿出“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的锐气勇气,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从“三北精神”中汲取营养,激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以“三北”工程攻坚战为契机,进一步筑牢和完善生态安全屏障,确保兵团精神代代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成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磴口县坚持历史史实的活化利用,紧紧依托磴口县兵团博物馆这一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着眼于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重大使命,把赓续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作为重大政治责任。
2020年,内蒙古兵团博物馆被命名为磴口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以来,磴口县深刻把握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价值,聚力民族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入挖掘阐释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充分发挥内蒙古兵团博物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作用,采用“政策理论培训+党性教育+实地体验”教育培训新模式,教育引导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红色历史、红色文化在磴口干部群众以及青少年中得到传承弘扬。编创“兵团岁月”“沙枣花开的地方”情景演艺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展演,截至目前,兵团博物馆2023年累计接待参观人数35000余人,开展活动5次,接待团队516个。
展望未来,磴口县将继续传承和弘扬兵团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奋进,共同谱写新时代磴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让兵团精神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焕发时代光芒。